一网通办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指以互联网技术赋能政务服务运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完善场景化、向导式服务,打通业务部门壁垒、优化政府办事流程的基础上建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高频刚需”服务事项“一张网络全面办理”;打造互联互通的“综合窗口”实现便利政务服务。
一网统管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将城市管理要素纳入一体化网络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要素进行有序整理分析,,依托一体化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整合汇聚各类数据资源,在经济调节、社会治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和法治建设等方面提供模型预测、分析研判等综合应用,以智能决策指挥中枢等综合平台建设为抓手,从而及时发现城市运行过程中的种种痛点与堵点,推动“一网统管”建设,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发感知预警的“智慧大脑”,赋能基层治理。
一网协同
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建设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同步联动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打破“业务孤岛”,实现政府内部业务系统贯通协同,提高政府整体行政效率,筑牢系统完备的 “数据底座”。
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共性
海量数据支撑“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的共性首先体现在挖掘海量数据资源,为优化政务服务、便捷城市管理提供基础支撑。数据是一种潜力性资源,其具备的作用远不应被忽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因素,蕴含着丰富的可塑潜力。单项数据的价值作用有限,但当数以万计的数据汇集后,便会产生难以预估的功用。虽然“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改革的基础都以数据为支点,但两者聚焦的数据类型些微不同。具体来说,“一网通办”聚焦微观数据。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各政务部门的数据资源愈发呈现激增态势,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个人数据,如公民的基本身份信息、行为活动情况;二是,法人数据,如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人力资源情况、知识产权数量等。“一网统管”则更加聚焦中观城市数据,如城市层面的道路交通实况、公共设施数量、市容环境数据等,以此作为监测城市运行、加强城市管理的基础。“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侧重的数据虽略有不同,但都要将政务服务、城市运行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加以归集和整合,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建立统一有序的划分标准,将不同结构、不同来源、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合理划分,形成总数据库,从而帮助政府部门摆脱数字鸿沟的钳制,深度挖掘隐藏的数据价值。
技术平台赋能数据作为一种基础资源,如果仅仅被分散、搁置,内含的潜能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技术赋能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无论是“一网通办”还是“一网统管”,两者都以技术平台为撬点,通过开发技术系统对海量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其中,“一网通办”以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网为出发点,将原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并联,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的双向融汇,政府在相关网站、服务APP、微信小程序中嵌入政务服务事项和材料清单,公众只需在网上按照指示进行规范化操作即可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应用如上海“随申办”、安徽“皖事通”、广东“粤省事”等。“一网统管”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作为技术内核,在全域布设物联感知设备,将算法和数据相结合,利用技术平台观测城市全境态势,及时感知和监控城市运行状态。如上海市运用智能技术构建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将地理数据和城市地图相互嵌合,打造以“1+3+N”网格化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上海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双网利用大数据分析寻找、疏通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中的痛点堵点,通过注入技术理性从而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成为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的体现。
政府流程再造“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不仅是对技术手段的革新,同样也是一次政府流程再造和组织优化重组。政府日常工作过程镶嵌于多重机构相互依赖的多位网络之中 ,传统政府部门拘泥于内部事务和专项职能,封闭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源,最终导致部门机构之间圈地为牢、各自为政,各种推诿扯皮现象也随之衍生。无论是政务服务还是城市运行,作为一项系统性任务,仅靠单一部门难以为继,亟需催化组织变革。“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正是要打破这种各行其是的局面,对整个政府组织流程进行重构,持续改进政府组织结构及运行流程,疏通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协调业务部门之间的任务分工,实现横向跨部门、纵向跨层级对接。具体而言,首先,厘清部门职责边界,避免混淆。梳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涉及的事项,明确各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如何配合,主次任务应该如何分配,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其次,共享各业务部门之间拥有的信息,减少重复录入。通过政府流程再造改革实现部门之间从碎片化对抗到无缝隙协作的过渡,技术注入的便捷性促使政府实现纵向跨层级服务和横向跨部门服务的双向集成。
“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差异
服务对象差异从服务对象看,“一网通办”围绕政府政务服务展开,从企业和群众需求出发。传统部门分立的局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出现以内耗冲突与分散隔离为特征的碎片化问题。一项服务的审批办理往往涉及多重机构,各种效率低下的现象备受诟病,投资创业和群众办事门槛高,办理过程手续繁琐且周期较长。“一网通办”围绕人民的需求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空间的统一倒逼线下的整合,这种组织设计真正实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群众在网站平台注册操作后,便能享受“一站登录,全网办理”的便捷式服务,改变办事“难”“慢”“差”的问题,真正践行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果说“一网通办”是从群众角度出发围绕政务服务展开,那么“一网统管”则更多从政府和管理者角度出发围绕城市运行开展。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范围广、分工任务细。政府作为管理城市的主体,仅仅依靠传统以人工特点为主的手段,已经难以符合现实需要。因此需要采用外包等途径,借助技术力量构建城市运行系统,整合发改委、住建、财政、公安等单位,将整个城市全域纳入一屏之中,实现统管统治。通过统筹人、物、景等因素,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智能化分析各种城市应用场景并做出快速反馈,促使政府活动高度智慧化和数字化,加强政府的市域治理能力。“一网统管”将技术、数据、人员、工作进行有序规划,帮助城市管理者真正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目标。
运行流程差异“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在建设数字政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各自的运行流程存在差别。就“一网通办”而言,其主要流程包括申请、审查、公示和备案等环节。具体来说,企业和个人在办理具体服务事项时,首先,注册用户,登录相应界面,搜索具体服务事项,填写个人申请,根据要求准备材料,提交和上传电子版或纸质版材料证明,对所有材料进行一次性收齐与提交。然后,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规定工作期限内,从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等维度对提交材料进行统一审核,将存在问题纰漏的、遗漏缺少的材料及时驳回并告知修改。待所有材料审查无误后,政府部门按照规定为个人和企业办理业务,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结束后政府部门再进行相关备案,以便日后查核。“一网通办”改变了传统线下办事的低效状态,真正做到为民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就“一网统管”而言,政府试图将整个城市纳入一张网建设之中,依托技术平台,通过发现、分析、处理、反馈问题进行闭环管理。在“一网统管”的实践中,城市管理者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精准捕捉城市变化,及时发现和输送各种安全隐患、违法违规现象;在问题导向的驱动下,突破现有部门边界的束缚,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对城市问题规律的正确认识,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勾勒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在解决问题阶段,通过整合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力量,开展联合惩戒、综合执法,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对城市问题进行处置核查,进一步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作;事后认真反思这些城市问题中所折射出的管理纰漏,并进行总结与反馈。“一网统管”将人、物、组织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技术力量赋能城市运行,从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运行效率。
涉及范围差异由于“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聚焦的对象和领域各异,相应地,两者涉及范围也存在差别。具体而言,“一网通办”涉及中微观层面。这种微观内涵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服务主体的私人性。“一网通办”的初衷是打通政府各部门业务壁垒,以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这种组织重构决定政府多与企业和个人打交道,以私人领域居多,更加关注微观主体的需求,政府站在微观主体的角度为个人发展和企业运营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二是,服务事项的细节性。“一网通办”更多关注具体细微服务事项,从微观政务数据的收集到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批,确保各种手续流程、证明材料齐全无误,每一事项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妥善办成,政府以优化行政服务为落脚点,从细节之处入手,深入改善政府服务运行的每一道环节。相较于政务服务中政府和微观主体的接触互动,“一网统管”更多涉及宏观层面,即政府对整个城市全域面貌的感知。这种宏观内涵体现为:一是,管理范围的全域性。“一网统管”以城市运行作为关注焦点,利用科技构建起城市管理的“四梁八柱”,以达到综合治理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嵌入,把握城市整体的宏观运行状况,如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市容市貌情况、安全风险隐患。虽然同样会涉及一些垃圾暴露、路面损坏等微观城市管理问题,但从整体视角看,关注的范围扩展至城市全域。二是,关联利益的广泛性。城市作为人口稠密的活动中心,由于社会关系和集体行动具有高度关联,一旦运行出现问题,影响范围并非局限于个人,往往会波及大多数人利益,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此,“一网统管”所带来的技术便捷性,能够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将会惠及整个城市居民,维护城市的和谐秩序。04价值定位差异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变革,两者在价值定位上也具有不同之处。“一网通办”以服务为价值导向。“服务”一词意指以特定形式满足个体需要,多以柔性、多元化手段完成。政务服务是政府为公众服务的途径与渠道,政府部门因处于受托方,在一定权力的持有下,易产生优越心理,而漠视公众的服务诉求,与服务型政府理念背道而驰。“一网通办”通过构建无缝隙政府模式,对业务部门进行制度性重塑,满足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体的办事需求,以服务作为价值定位,政府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占有者,转而以“服务者”自居,通过简化办事流程,端正办事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宗旨,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和能力。“一网统管”着重统筹管理,从城市问题出发。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行为,具有刚性价值。城市作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各种难题。政府必须依托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技术设施将城市纳入到一张网络管制范围之中,小到交通违章、工地安全帽佩戴,大到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一网统管”以解决问题为驱动,以有效管理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将原本松散的区域连接在一起,构建城市综合管理网络,实现统管统治。这种管理式价值具有明显的科层制权威色彩,这是由于城市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基于一定的权威资源,能够有助于政府对城市乱象进行整治。这种管理并非传统的硬性机械化管理,而是在一定技术赋能基础上的良性管治,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彰显。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牵引,“两网”建设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